编者按:日前,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——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,成为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二垂深井。万米之下到底有何“宝藏”?万米钻探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极限考验?研发了哪些“技术利器”?完钻的背后,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?为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现深地塔科1井的重大意义与科技创新成果,即日起,本报推出揭秘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胜利完钻系列报道,从资源、工程、装备、人物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究,敬请关
2月17日,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巴西Buzios7项目安全投产。Buzios油田位于巴西东南海域桑托斯盆地,作业水深1900米至2200米,是世界最大的深水盐下油田。Buzios7项目是该油田第6个投产项目,采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(FPSO)+水下生产系统的开发方式。项目部署15口开发井,其中,生产井7口,水气交替注入井6口、转注井1口和注气井1口。项目投产后,Buzios油田原油日产量将于今
年初以来,各企业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,广大干部员工聚焦“四大攻坚工程”,苦干实干、发奋图强,以创新驱动发展,以实干担当作为,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吉林油田:“三大篇章”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中国石油网消息(记者刘晓娣)截至2月7日,吉林油田320支作业施工队伍已全部复工复产,生产经营呈平稳有序态势。连日来,吉林油田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精
本报讯 近日,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,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投产,每天可生产纯度为99.999%的氢气15吨,年生产能力达5100吨,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,极大提升了区域氢能源供应能力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。广州石化是中国石化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燃料电池氢生产基地,截至目前累计供应氢气超1300吨。此次扩能改造项目是在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
本报讯 记者张千昱报道:2月7日,中国石化与中国节能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根据协议,双方将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,在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。集团公司党组书记、董事长马永生与中国节能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鑫在中国节能大厦进行会谈,并共同见证签约。双方在会谈中互致感谢,表示中国石化与中国节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未来,双方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以此次签约为
1月6日,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成功接卸国内最大LNG运输船建造项目的首制船——“绿能瀛”号。该船是由我国自主研发、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船,可装载17.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,此次接卸资源量为7万吨。据悉,进入本轮采暖季以来,该接收站已累计接卸14船液化天然气,气化外输量达12亿立方米。图为靠泊接卸现场。 王 军 摄 王卓然 文 转载中国石化报
本报讯 12月25日,镇海炼化首套聚烯烃改性装置投产,成功试产改性聚丙烯产品,应用于家电行业及汽车内饰件等领域,成为镇海炼化探索个性化生产高端新材料的首批产品。该装置以镇海炼化内部生产的聚烯烃为原料,采用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,通过塑化、混炼、造粒等工序,为下游客户定制化生产环保型改性聚丙烯或聚乙烯产品。该装置有5条生产线,可灵活切换,具有配方精细、包装智能、生产环保等特点,投产
本报讯 日前,中国石化首个BARMS(蛋白基微生物填料)活性污泥技术应用项目在扬子石化水厂完成应用。应用结果表明,在应用BARMS技术后,COD(化学需氧量)、氨氮、石油类等去除率显著提升,污泥产量下降50%以上,有效降低了后续处理成本。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,处理难度较大,传统技术在处理效率、污泥产量及运行成本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。扬子石化综合评估生产运行状况及投用成本,创新引进南京大学-